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内江师专图书馆,2000年3月与原内江教育学院图书馆合并组建成为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现已初步发展成为能满足学校学科建设和教学科研需求的综合性图书馆。
2022年高桥校区图书馆建成,馆舍面貌焕然一新,面积3.45万平方米,拥有阅览座位(含电子阅览室和自习室)4600余个。截至2021年,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图书209万余册,古籍线装书和民国文献2万余册,中外文报刊1391种,电子文献数据库50余个,电子图书约360万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始终围绕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的原则,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协调建设,重视特色资源的收集与利用的,形成类型完备、资源丰富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收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大型古今丛书及部分专科性和综合性工具书;购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读秀学术搜索、百链云图书馆、超星电子图书、PQDT、SCI等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自建有《沱江流域数据库》《狮山学馆(古籍资源库)》《张大千研究数据资源库》《长江上游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数据库》《中小学教育教革数据库》《本校优秀毕业生论文库》等特色数据库;建立了四川省方志馆内江师范学院分馆,与内江市东兴区人民政府共建《全国革命老区发展史》收藏馆暨史志馆。
图书馆设有七部一室:文献资源部、读者服务部、阅读推广部、技术服务部、信息咨询部、期刊阅览部、古籍特藏部和办公室。现有职工44人,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高级职称8人(正高2人,副高6人),占在职职工的18%;中级职称24人,占在职职工的55%;拥有硕士学位的12人。
图书馆引进了“汇文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建有标准规范的馆藏书目数据库,实现了采访、编目、典藏、流通等业务的自动化管理。开通手机图书馆、校外读者访问系统、微信公众号、学科服务群,构建自助借还系统,建设门禁管理系统、研修室管理系统。形式多样、功能丰富的网络服务平台,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一站式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
图书馆始终秉承“馆员兴馆、科研强馆、服务立馆、特色名馆”的办馆理念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办馆宗旨,周开馆时间105小时,电子文献资源全天24小时开放,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书刊借阅、信息咨询、查收查引、文献传递、用户培训等服务。开设《信息检索》课,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文献检索能力。重视阅读推广,线上线下齐发力,营造书香校园良好阅读氛围。构建主题阅读空间,打造特色亮点。加强古籍整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卓有成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促进开放合作,加入CALIS、CASHL等资源共享联盟,成为支撑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知识中心、学习中心、文化中心、交流中心。
2017年被四川省高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评为“先进图书馆”;2018年被四川省图书馆学会评为“全民阅读先进集体”;2019年被四川省图书馆学会评为四川省“阅读推广优秀项目”单位; 2020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称号。
“十四五”期间,图书馆正以打造“红色引领 智慧书香”党建品牌为契机,着力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以锐意改革,务实创新的精神风貌,争创学习环境优美、馆藏特色鲜明、技术服务先进、服务质量一流的高校图书馆,继续加强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化文献信息服务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探索基于大数据的信息服务,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